做好机关工作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17-06-07 | 218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主要谈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职责,找准定位,端正工作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有思想的,人的一切活动是受自己的意识所支配的,不同的思想动机会产生不同的工作结果。就机关工作来说,有时工作没做好,工作质量上不去,是需要我们从工作指导思想上找根源,从世界观上来解决问题的。比如,有的同志思考问题有时是出于一种讨好心理,而不是围绕战斗力的提高和部队建设需要出发,把过重的心思放在了领导喜欢不喜欢上,常常是报喜不报忧;有的不是从工作实际出发在做工作,而是抱有个人目的,过多地看重工作声势和对自己成长进步的影响,遇到难度大、对个人名利有风险的事就缩手缩脚、不敢担当,总想着推给别人去做,以求明哲保身;还有的是好大喜功,做了点工作就生怕别人不知道,经得起表扬却经不起批评,缺少机关干部必备的甘当人梯、默默奉献的服务意识和品德修养。这些现象,说到底就是有的同志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工作的出发点不对,在个人利益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正事上却没有用力。其结果,常常导致机关作风漂浮,甚至造成领导决策失误,并可能诱发和助长部队形式主义、浮夸虚假的作风,影响和制约工作落实和部队建设的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必须首先把工作指导思想搞端正。怎么来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呢?我认为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好“工作目的为什么”的问题。作为机关干部,我们做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公还是为私,是站在部队建设的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利益的立场上,是为了部队打赢还是为了个人出名。这不是个小问题。说大一点,是个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的问题;讲小一点,是个工作出发点的问题。出发点是为了部队建设,工作必定会实实在在。你要是这么想着去做的,组织上和领导是能看得出来的;如果是为了个人名利,必然是虚虚假假。要知道首长们也都是从参谋成长起来的。你的那点讨好心理,想得到领导喜欢,领导也是能看得出来的,说实话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不讲政治,干工作不能以对个人是否有利可图为标准。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由机关工作强烈的政治性所决定的。我们做机关工作而且是做高级领率机关工作的,也都是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强军卫国”的政治意识,切实把国家利益和我们从事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自觉把为党委首长当好参谋助手、对部队建设高度负责作为机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这是我们做好机关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思想问题。

其次要解决好“工作职责是什么”的问题。机关干部作为机关工作的主体,参谋也好,干事、助理员也好,都是党委首长的参谋助手。为首长服务,为部队服务,对首长负责,对部队负责,是机关干部的天职。我们出谋划策、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服务保障、信息咨询等一切工作,都是为党委首长服务的,应成为党委首长综合情况、研究决策的智囊和思想库,成为联系上下级、左右邻、军内外的枢纽和桥梁。这才是机关干部的职责。怎样来解决好“工作职责是什么”的问题?我想,作为机关干部,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机关是为党委首长服务的。最终拍板、定决策的是党委首长,作为机关干部,不能有越位和错位之嫌,说话办事要维护首长的权威;机关是为部队服务的,对下要热情相待,不要摆出一副“身居机关高,一览众人小”的派头,说起话来比首长口气还大,言行举止要维护机关的形象。第二,要有强烈而又自觉的服务意识。有两句话叫做:服务好首长才能服务好部队,了解了部队才能服务好首长。我觉得这话不无道理,这是由机关工作突出的服务性所要求的。说到底,机关工作就是服务,就是要按照党委首长的意图办事,从部队建设的需要着想,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到上级的命令指示和党委首长的决策意图上来。这样,机关工作才能做好、做到位。第三,要有甘当人梯的品德修养。有个浅显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站在前台的永远是党委首长,幕后服务的永远是我们机关。作为机关干部,必须具有甘当人梯的修养,担过让功的风格和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品行。有两个成语,一个叫忍辱负重,一个叫委曲求全。我们做机关工作的,就是要有这种精神,服务首长即使“忍辱”也要“负重”,协调工作纵然“委曲”也要“求全”。这么说并不是在贬低我们机关干部,而是机关工作对我们思想品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一个优秀的机关干部,应做到淡泊而不失于明志,自信而不失于谦和,沉稳而不失于胆识,严谨而不失于练达。要解决好“工作职责是什么”的问题,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要注重政策法规常识的学习。现在机关工作中有时会有这么一种现象,要么就是该自己管的事不去管或不知道去管,导致工作挂空档;要么就越俎代庖,越位办事,“隔着锅台上炕”,不是自己管的也去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同志对基本的条例法规不熟悉,对本部门的职责很含糊。象《司令部条例》、《政工条例》等,对机关工作职责规定的都很明确,希望同志们要经常学一学,把各自的职责权限搞清楚。一个机关不能出“两种声音”。只有各司其职,按职尽责,机关工作才能形成默契和谐的局面。

三是要解决好“工作实绩看什么”的问题。俗话说:一棵树怎么样,要看它的果实;一个人怎么样,要看他的贡献。要把工作指导思想搞端正,就必须解决好“工作实绩看什么”的问题。工作实绩看什么?就是要看你对上级指示贯彻是否坚决、对首长意图领会是否准确、对部队情况是否了如指掌,你能不能为党委首长决策出好主意、高主意、大主意,能不能履行好你应该履行的职责,做好你应该做的工作。说到底,是看你的能力素质,看你对机关工作和部队建设所做的贡献。讲到工作实绩,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建功立业”这个词。其实,按因果效应说,只有先“立业”,才能谈得上“建功”。如果总是围绕个人利益的小圈子,搞庸俗关系,靠投机取巧,尽想些取悦首长、升官提拔之道来干工作,那能立成个什么“业”?换句话说,你该干的工作都干不好,“业”都没立起来,谁又会来考虑你“建功”的事?所以,我们做机关工作的,只有以对党委首长负责、对部队建设负责为己任,以部队建设水平和战斗力的提高为工作出发点,想首长之所想,思部队之所需,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把该办的正事办好,把功夫下在能力素质的提高上,才能最终得到组织认可和首长的肯定。想走捷径、玩雕虫小技、靠混事过日子,最终还是站不住脚的。

二、摸准情况,把握火候,注重请示汇报

请示汇报(包括书面汇报和口头汇报),是机关干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体现在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从每天的交接班到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请示汇报。我们不难发现,同是请示汇报,有的同志汇报的好,就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和赏识,使掌握的情况、提出的建议能够进入工作、进入领导决策;有的汇报和请示,本意是好的,汇报得好对首长决策和部队建设也是有益的,但由于不注重方式方法,不讲究汇报的艺术,结果领导不仅不予采纳,还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说你吱吱唔唔半天,讲不到点子上。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请示汇报呢?我想,起码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想好了再说”。现在我们有的参谋人员汇报工作,连自己对情况都没搞清,匆匆忙忙就来找首长,态度倒是挺积极。首长一问:这个事为什么会发生啊?你提这个建议有依据吗?或一问三不知;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一问就说,一说就错。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做机关工作的,无论是书面汇报,还是口头汇报,汇报之前,首先要把情况摸准搞透,这是最起码的。对汇报的主题是什么?汇报内容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其次,要做到条理清晰,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进展、后果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怎么讲才能让首长听了感到有条有理,都要考虑在先;再一点,就是要有挡住首长可能问几个为什么的思想准备,对与汇报事件相关的一些政策法规要熟悉,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些问题,汇报之前你就要想到、准备好。还有,就是汇报时要有请示,不要汇报了半天,也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这种情况在工作中不是没有的。我们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周全了,怎么去对首长说都想好了,对首长可能问的几个为什么都有准备了,再去汇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二是要准确地说。准确、规范地表述你的建议和意见,是得到领导认可、采纳的基础。但我们有的同志却不太注重这一点,要么讲述情况用语不规范,表述不准确,遣词用句经不起推敲;要么提个建议含含糊糊,让首长犯难,批也不是,不批也不是;要么把握不好汇报的尺度,“小官说大话”。如汇报一起违纪事件,你建议说“必须按党纪给予从严惩处”。这就不是参谋建议的语气,而成了代为首长决策了。“必须”不“必须”,惩处不惩处,那是党委首长的事,你要做的就是把情况搞清,把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给首长,“必须”不“必须”要让首长来定,提建议要象参谋说的话,要说得准确、讲得中肯一些。还有的同志对请示汇报的公文格式及写作规范也搞不清楚,不是一事一报,而是一个呈阅件请示好几个事项,让领导不知道怎么审批才好。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党委首长正确的决策意图,来自于机关准确的信息咨询。流利的谈吐,准确的表达,对于我们军事机关来说,不仅关系到平时工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战时作战行动的成败。出言含糊、词不达意,是要误大事的。在这方面,古今中外都有很深的教训。

三是要长话短说。就是要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直奔主题。有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后勤保障出现严重困难,彭老总给党中央发的紧急电报只有六个字:饥无粮,寒缺衣。非常地简炼。仅六个字就说明了部队的现状,表明了志愿军的需求。而我们有些同志,汇报起来却废话连篇,语言象拉面一样越拉越长,汇报了半天也讲不到点子上。如有个年轻参谋年终总结汇报时,上来就是“一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集团军和部党委首长的领导下,在处长副处长的关心帮助下…”,一连来了五六个“下”,还没等他把那些个“下”说完,处长就截住他的话,说:“你是不是还想说你这一年来,在以江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啊?哪有那么多‘下’的?你就说你这一年干了些啥,不就行了吗!”说话罗罗嗦嗦、拖泥带水是汇报工作的大忌,甚至可以说是对领导的不尊重。领导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听你象说书似地汇报啊?提建议、献良策不是拉家常,就是要开门见山,不绕圈子。参谋人员能做到长话短说,在最短时间内与领导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军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性所要求的。

四是要巧妙地说。我们当机关干部的,提建议要想得到首长赏识和采纳,有时也是要讲点技巧的。变换一下思维,往往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前段时间我看了这么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生动故事,说两个和尚修禅,烟瘾犯了想抽烟,又怕犯了戒律。一个去请教师父,问:“修行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立即遭到师父的训斥;另一个也去请教,问:“师父,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同时修行?”。师父高兴地说:“你如此心中有佛,当然可以啦”。同样是一句话,稍作变化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其实质就在于说话人掌握了对方思维的方向和关注的重点。我们当参谋的向首长汇报工作提建议,也要注重把握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和思维的主要方向,把汇报的着力点放在部队建设的重点工作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上。

五是要瞅准机会说。所谓瞅准了机会说,就是要注重请示汇报的时机和场合。我举几个例子,大家来想一想:首长正在开常委会(研究干部),你夹着个文件夹就进来了,这合适吗?首长正在接待地方人员,你上来就旁若无人地汇报机密事项,合适吗?首长正打着电话,你也不知道回避一下,就那么在首长办公室站着傻等,合适吗?再比如,你跟随首长下部队,首长困了想在车上休息一会儿,你不看首长情绪和兴致,滔滔不绝地在车上说个没完,合适吗?有的时候,首长召集机关开个会,作总结性发言后问大家还有没有意见,会听的一听就是客套话,意思是会议要结束了,处长们都不再吭声,你当参谋的站起来说“首长,我还有一条建议”,这合适吗?你早干什么去啦?等等。讲起来大家觉得好笑,但类似这样的情况就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这就是首长们常说的“不懂事”或者叫“没有眼色”。再往深里说,也是一个机关干部的个人修养问题。所以说,我们做机关干部的,请示汇报的时机和场合是不能不考虑的。究竟应该怎么把握,不用我多讲,大家都知道,只是我们有的同志在工作中不太注重或往往忽视了这些小节。你注重了这些,把握准了火候,就能起到应有的汇报效果,首长也会觉得你很有眼色,办事得体。这样,首长和我们机关之间就会搞得很默契。当然,遇有不能耽搁的紧急情况,你就不要顾什么时机和场合了,该汇报的要及时汇报,首长是不会嫌烦和责怪你的。

还有一点,就是请示汇报要按程序来。遇事要逐级汇报,是请示汇报的基本程序,也是一名机关干部应有的基本常识。这一点,我们机关总的来讲做得都不错。现在有这么一种情况,需要很好地纠正,就是一个事机关来请示汇报,首长也审批了,事你也办了,承办的结果领导却不知道。比如,我们司令部一个处给我送来个呈阅件,我看后传给参谋长审批,参谋长一看还需要军长审批。军长审批后,参谋拿回去按指示要求把事就给办了,却再也没有回音了。不仅我不知道承办结果,参谋长、军长都不知道。这就是一个信息传递不到位、汇报程序有缺漏的问题。在此,我要强调一下,我们机关今后在请示汇报时,一定要重视信息反馈,要养成“回一回头”的习惯,对请示汇报的事项要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回音。这是请示汇报必不可少的程序。这样,才便于首长及时了解掌握情况。不仅如此,本部门组织个活动,传个电报、发个通知,也不能发给分管首长和部队就算完事了,要记着给其他首长和部门也抄送一份,以便让其他首长及时掌握部队面上的情况,让其他部门也知道部队在干什么。这也是我们机关在请示汇报上需要补缺和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

三、讲究方法,注重思考,搞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门既有严密科学性、又有高超艺术性的方法性科学,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基本领导方法和机关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看也可以这么说,不会搞调查研究,就不能算一名称职的机关干部。我们做机关工作的,经常下部队检查指导工作,搞调查研究,有的同志能发现问题,并能为党委首长决策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咨询。而有的同志一说下部队,就这么下去了,不做调查准备,没有调研主题;或发现不了问题;或发现了问题就上纲上线;还有的,问题也查出来了,却提炼不出东西、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这说明我们有的同志对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方法还没有掌握好,没有把调查研究当作一门艺术来看待。那么,怎么才能搞好调查研究呢?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很多,凡是讲机关工作的书上都有,希望同志要注重学习借鉴。这里,我想就搞好调查研究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基本问题和大家作个交流。主要讲这么四点:

一是要知道领导要什么。就是要准确领会党委首长意图。这是我们做好机关工作必须随时注重把握的。不领会党委首长意图,不按党委首长意图抓落实,机关工作就会一盘散沙,部队就谈不上什么集中统一。必须明白一个常识,我们检查指导工作、搞调查研究等等,整个机关工作都是围绕党委首长意图展开的。现在,我们机关下部队之前,有关首长基本上都要召集大家开个会。这个会,就是首长在告诉你,他想要什么。至于一些专题部署的调查研究课题,就更应该把党委首长的意图把握准、理解透了。只有知道领导要什么,你才能知道下去查什么,进而才能去考虑怎么查的问题。比如,搞安全检查,首长说:大家这次下去,主要是查问题。结果你回来一汇报,通篇都是部队安全形势一片大好,首长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什么问题来。你这个检查调查就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说,我们下部队检查也好、调查也好,准确领会了党委首长的意图,知道了领导要什么,也就把握了工作方向和调查的重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知道下去查什么。从理论上讲,就是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这一点对搞好调查研究非常关键,却往往被有的同志给忽视了。查不出问题,或查出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其原因就是调研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怎么准备?准备些什么?首先是要选准调研的课题。就是要围绕“领导要什么”,把你觉得能反映党委首长意图的调研内容,以及到哪里去调查、找什么人调查、将要收集哪方面的材料,在调研之前就一一列举出来。这些就是你下去要查的东西。知道了查什么,你调查起来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就能避免混水摸鱼、“盲人骑瞎马,不知道走向哪儿”的问题。再就是要依照选定的调研课题,提出科学的研究假设。什么是研究假设?就是对调查对象及其与有关现象的相互关系所作的假定性设想。换句话说,就是要明确具体的调查思路。这种设想和思路,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和实际经验基础上的,不是靠想当然、凭空编造出来的,是有待于你在调查中得以验证的。它可以使调研课题进一步具体化,为你在调查中边收集材料、边分析思考,起到一个向导和指明思维方向的作用。我们有些同志之所以调查来得快、写出的报告质量高,就是在这方面预先作了充分的准备。还有一点,就是要作一些相关的资料准备。这也是调研之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内容。下去查什么,走之前,要把调研主题可能涉及的政策法规,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料准备好,以便在调查中能够及时对照政策法规,借鉴已有的相关经验,使调查更具针对性。

三是要知道方法是什么。我要说的就是一个“怎么查”的问题。这是决定调查研究质量最关键的环节。调查的方法很多,听汇报与实地调查、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问卷调查与开座谈会,等等。大家也都知道。但往往有这种情况,就是同样一个方法,他用来就能奏效,你来用就一无所获。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艺术和实践经验问题,也是我今天所要强调的。那么,怎么才能把调查研究的方法用好用活,把领导关注的、部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真实问题挖掘出来,把准确、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搞到手呢?这是个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论问题,更多地是要靠大家根据自己经历、阅历的不同,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积累和总结,靠别人讲、照搬硬套是不行的,有些东西本来就是只可意会不好言传的。但一些基本要素是必须要把握住的。一是要会听。我们下去调查经常听汇报,听起来都很精彩,让你觉得他们工作做得真好。对此,你要保持清醒,听话要听音,不要一听人家汇报,你就感动和相信了。哪个不想往好里说?究竟是不是那回事,你先记着,查了之后再说。二是要会看。要知道,一般被调查者都怀有一定的防备心理,遮遮掩掩的事是经常发生的,给你看的场景也许是预先精心摆设好的,更多的你想了解掌握的那些有问题的一面,人家是不想让你看到的。你不要被一景一事所迷惑。这一点,我们要向温家宝总理学习,要突破他的防备心理,经常让被调查者感到措手不及,才能获取真实情况。三是要会说。这也是个调查态度问题。不要摆出一副大机关居高临下的架子,问个问题说起话来盛气凌人。要以一个服务者的姿态,把党委首长意图和你的调查方案,以及需要人家配合的地方,心平气和地告诉被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被调查者的人格和隐私,以取得人家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点,我们机关的同志应好好地向我们集团军首长学习。我们集团军的首长们都有很强的亲和力,要知道“没有架子的官才是真官”。放下了架子,人家才会对你讲真话、说实话。四是要会“找对象”。找准了对象,可以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找不好就有可能瞎忙一气,查不到问题还给部队带来忙乱。找什么样的调查对象合适?就是要找那些与调研主题关联的、工作上具有代表性、单位上具有典型性、人员上具有特殊性、对你想收集的材料具有层次性的“对象”下手,这叫做“走捷径”,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等吧。把握住这些基本要素,灵活运用好书上讲的那些调查方法,再加上你求真务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就能提高我们的调查质量,查到你想要的东西。

四是要知道回来之后做什么。回来做什么?大家都知道:要写调查报告,要向领导汇报。这里,我只想陈述一个观点:没有好思想,就写不出好文章。狭义地讲,作为调研成果的一种载体,调查报告也就是个常用的文体而已,掌握起来并不难。报告谁都会写,但要写出高质量、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切实把功夫下在“出思想”上。思想从哪里来?毛主席说,要从实践中来。就调查研究而言,就要从我们对党委首长意图的深刻领会,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准确把握,对调查材料的深入分析、科学判断、缜密推理和思考提炼中来。前期调查所做的一切工作,收集的大量材料和数据,都是为我们的“后期制作”准备的。回来之后要做的,就是对调查获取的材料和数据,作艰苦、细致地分析总结,通过深入、反复的理性思考,提炼出可供党委首长决策参考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研究对策来。一句话,就是要把调查得来的生动素材做成“工艺品”。否则,写出来的报告就是平平淡淡的一堆文字,你前期调查所做的一切工作也就成了“走过场”。这就要求我们调查者,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实注重将调查得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考。目的就是要客观、真实、准确地把调查材料中所蕴含的部队建设的本质规律揭示出来,鲜明、务实、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使调查成果成为党委首长的决策依据,并用之于指导实际工作。达到了这个目的,调查研究才算大功告成。

四、及时沟通,主动协商,加强工作协调

协调是机关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课题,目的就是实现思想统一、政策统一、步调统一,使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齐心协力地干好工作,不是地方上讲的“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有人把这项工作概括为“一大二难”。所谓大,就在于它涵盖面广,协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在哪里出现,协调就要跟踪到哪里;所谓难,就在于协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各有所执、各有所据;协调又是一种非权力性的工作,只能和对方协商、说明、调停,不能发号施令。搞好协调对于做好机关工作非常重要,也是机关干部必修的一项基本功。有了这个基本功,就能较好地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为工作开展打开通道,就能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提高工作效率。对此,我们机关很多同志都有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传达精神走样、领会意图偏向、忘事漏事和协调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这里我着重就协调工作要把握的一些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是要尊重对方。协调,是和人找交道。尊重人、理解人,是最起码的要求。俗话说:“若要人敬己,先得己敬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要是不注重这一点,再容易协调的事也难办成。从工作角度讲,协调,无非就是解决矛盾。对协调者来说,要协调的大都是工作上的问题,出现这样或那样一些矛盾是完全正常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做协调工作时一定要“对事不对人”,要尊重对方,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充分听取并采纳人家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我们掌权、管钱、有物的单位,应根据客观情况,从维护大局、有利于工作出发,客观公正地协调,绝不能从个人好恶出发,感情用事,厚此薄彼。比如,有些单位或人员请你办个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能“充老大”,片面强调“不折不扣”,压着不办;也不能违背领导意图,走所谓无原则的“群众路线”。而应当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搞好“微调”,做到既保证不违背政策规定,又符合客观实际,也利于开展工作。

二是要熟悉人员。俗话说:“熟人好办事”。讲的就是平时注重人际交往,协调时才容易沟通。同样一件事,找一个你熟悉的人,与和一个见面先问“你贵姓”的人去协调,其结果如何是不言而喻的。人熟了,就可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和相容的心理,协调起来就顺利得多。有人总结现代人成功要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过硬的能力素质,一个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不管多么聪明能干,做好工作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大凡协调能力比较强的人多是人缘交际好的,或给别人以好感,或人家对你很熟悉。很难想象,你对上级业务部门的机构如何设置都搞不清楚,对旅团分管领导和对口业务科长是谁都不知道,你能把工作协调好?不可能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在熟悉人员方面多下点功夫,尤其是要和我们上下级对口业务部门、友邻单位,以及机关内部人员之间保持经常地联系。这样,就取得了协调成功的通行证,就能为工作协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然,与人交往,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分清是公交还是私交,既不能不分良莠,一概当作知己;也不能以交往为名,公私不分,把工作和个人生活上的事混为一谈。

三是要商量着办。就是在协调中,要掂身量言,不能扛牌子。我们机关干部虽然是秉承着领导指示去协调工作,但不能搞得像“二首长”一样,摆出一副奉旨行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架子。要知道领导委授的协调权力,只能作为调整矛盾、解决问题的依据,决不能也不可能成为提高你身份的筹码。即使是转达领导指示,也要作充分的说明,不能以领导的口吻去支配别人。这既是个协调方法,更是一条协调的原则。因为协调双方一般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所以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和指令性语言。只有多和对方商议,和风细雨地把道理讲清,找到处理问题的共同点,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如果态度生硬,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即使是对下属部队有关事宜的协调,也要防止简单生硬。作为机关干部,只要是协调的事项,都要协商处理,切不可在思想上存在等级观念,不能觉得自己的级别比人家高,而凌驾于对方之上,遇到矛盾就以势压人,傲气十足,漠视对方,不顾人家的正当权利,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当然,也不能因为有求于人,处理矛盾就丢失原则,怕这怕那,迁就忍让,要做到不卑不亢,积极争取。

四是要把握好分寸。也就是说,协调工作要到位但不能越位。协调不到位是失职,越位则是“犯规”。尽管协调工作的具体程序在很多情况下没有明确规定,是否越位的界限有时也不好把握,但无论如何,不能做超越职权范围的事,不能违背工作程序,不能多头请示报告。机关的协调,从本质上讲是协助首长进行的。这就有个职责权限问题。通常情况下,在不违背首长总的意图下,可以灵活进行处置。否则,不能擅自作主。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事项的协调,必须及时请示报告,严格按照首长意图行事。从协调工作的程序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需要自下而上请示报告的,要严格按程序和分工,逐级请示报告;另一种是可以直接向首长请示汇报的,向领导报告前后,要及时与本部门的直接领导通通气;还有一种情况,遇到特别紧急的事项,而直接领导又不在位,又确实等不得,可以简化程序,边办理边报告,或办理后再向领导报告。我们不能把按程序办事看作是麻烦和负担,而要当做协调的一个必经阶段。除此之外,协调工作要防止和克服“重人情世故、轻原则法纪”的倾向。机关干部的交往广泛,涉及上下内外、方方面面。交往中的关系人情往往是无法回避的,圆通一些把事情办得完满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讲人情世故是有限度的,绝不能超出原则法纪的界限。只讲人情世故、不讲原则法纪的协调,表面上看事情办得很圆满,但同时也可能就种下了隐患,以致出现“事情是办妥了,错误也铸成了”的不良后果。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

五是要说话中听。就是要讲究协调的语言艺术。“协调四方人,全凭一张嘴”。会说话的两头圆,不会说的两头烦。一句话可以办成一件大事,也可能把大事办糟。合理得体的语言,既能简明扼要,准确地表达协调意图,又能入耳入脑,尽快实现与协调对象的沟通,使其愉快地接受。首先,说话要尊重对方。要多用商量的口气,说话的语气不要带有指令性。尽管你是在落实首长指示,但别忘了大家都是机关干部,用首长的指示压人,不仅达不到协调目的,还可能伤了和气,影响感情。其次,意图要表述清楚。用词要准,要用上级的指示、领导的意图来规范自己的语言,不能当“歪嘴和尚”,信口开河,走腔跑调,让对方不知道你要他干什么。再次,说话要注意情趣。要在语言的生动灵活和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上下功夫,让人听的亲切,愿意听。千万不要讲噎人的话,生涩哽噎得让人感到不耐烦。还有,就是要把握好语言的分寸。对于协调工作来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并不带有什么贬意。与平行机关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其语言基调应该多用互敬、磋商的语气,但也不要放弃大原则;对领导的协调,其语言基调则多用请示、谦恭、探询的口气。总之,语言是一门大学问,如何运用得当,说话中听,关键要靠大家在实践中用心体会。

五、了解意图,充分准备,做好随从工作

跟随首长参加上级、地方政府或友邻部队组织的活动,或下部队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工作,是机关干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如何做好随从工作、让首长满意,作为机关干部是需要很好地把握和注重的。这方面的笑话和洋相也是很多的。比如:出发时,首长说定几点几分在什么地方登车,有的不注重提前量,结果让首长在那儿等你;行车途中,有的不知道路怎么走,也不事先弄清楚还装作很明白,给首长带错了路;回来时,首长告别了送行的领导已经上车准备走了,你还在车下和人家一一握手话别,有的甚至找不着人,等等。这些都是有名有姓的事,相信大家都遇到过。有人曾把我们有些参谋跟随首长下部队,形象地总结为“出发迟到,带车睡觉,吃饭要叫,一喝就倒,问啥啥也不知道”。随从工作虽然不像写材料那样费脑筋,却很能反映一个机关干部的经验和修养。怎样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首长要熟悉。熟悉首长,是做好随从工作的前提。对首长不熟悉也不提前进行了解,就很难做好随从工作。比如:首长要去的地方老战友较多,闲暇时间就可能去看望,你了解这个情况就可以提前有准备,首长一说要去,你就可以及时联系,带路登门看望或走访,就不会耽误事;如果首长有早起散步的习惯,你不知道,还按时起床或想睡个懒觉,早上首长想让你陪他散步或临时安排一个事,你就会措手不及。怎么来熟悉首长?关键是我们平时要多留心,多了解首长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慢慢地就熟悉了。如果是新来的首长,或第一次跟随首长出差,对首长不熟悉,就要及时向首长的驾驶员、公务员和熟悉首长的机关干部,以至首长老单位的人了解有关情况。这个问题,只要我们注意了,就可以做到,关键要有这个意识。

二是考虑要周到。俗话说:“行前准备好,路上麻烦少”。大家都知道,跟随首长外出要做准备工作,关键是要想得细一点,准备得充分些。到底准备到什么程度,依我看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要弄清去干什么。接受跟随首长外出的任务后,要及时弄明白首长意图和具体任务,不清楚的要问。二是需要的东西要带齐。出门在外,会有诸多不便,出发前要带齐必要的东西。带东西既要周全又要简便。准备不周容易误事,带东西过多会造成累赘。三是要明白路上怎么走。如果行进路线以前走过,且路程不远,带路比较容易。如果是第一次带路,且路程较远,既要从地图上查,也要向知情人了解,确实弄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可不懂装懂、瞎带路,最后闹笑话、耽误事。四是要准备好首长可能问什么。首长们经常利用行车时间,询问一些问题,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比如:所办事项的有关政策规定,所去单位的基本情况,等等。如果事先不进行准备,首长一问三不知,就觉得带你也就没多大用;如果事先准备了,既可以从容应答,还可以主动向首长介绍一些情况,首长就会觉得“这个干部可以”。

三是举止要端庄。机关人员作为首长随从,不管是下部队检查指导工作,或是参加上级和友邻单位的活动,也不管是在公共场所或是首长私下会客,你都要清醒意识到自己是一名机关干部,是首长的随从人员,既不能扭扭捏捏、装模作样,也不能吊儿郎当、大摇大摆,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得体,落落大方。现实生活中,有些机关干部却做得不好。有的是在公共场合缩手缩脚,私下场合过于随便;有的喝了几杯酒,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走路东摇西摆,叼着香烟,搂着某个领导的腰,称兄道弟。跟随首长,你的言行不仅代表你自己,而且体现着首长的意图,代表一级机关的形象,既不能借首长之威盛气凌人,也不能丧失身份附和人家。特别是跟随首长下部队,生活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部队添麻烦。要看到,首长到部队后,下面的同志在照顾你的生活上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不要再提任何非份要求使下面为难,更不能表现出不满,甚至借题发挥。别看这些生活上的小事,对上下级关系、首长形象和你个人的形象影响都很不好。

四是眼里要有活。机关干部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问题敏锐细致,就是经常说的脑里想事、眼里有活。为什么有的机关干部给首长和同志们的是一个很机灵的印象,有的却是一个木呆呆的感觉,一个根本的差别就是前者眼里有活,后者迷迷糊糊。比如,所去单位驻地附近的其他领导要看望首长,随从人员应在便于观察的地点迎候,发现来访车辆到达营区附近时,及时告知首长,不能首长在屋里等,自己也在房间呆着,来访人到了门口还不知道。随从人员脑子里要随时想着事,主动为首长服务,特别是常识性的事不能让首长说了再去做。比如,首长到一个单位时,要主动介绍有关人员,简要说明来意;参加每项活动前,要及时督促、检查各项准备工作,通知有关人员提前到达活动地点迎接;在首长工作过程中,不要随便离开,要随时做好协助工作;如果首长提出要见某位领导,或者到什么地方看看,要提前与有关单位和人员打招呼;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安排好业余活动,等等。总之,跟随首长期间,随从人员要始终靠上去,开动脑筋,安排好一切事宜,力求使首长工作和生活都比较愉快。

五是反应要机灵。随从工作,不光是递烟倒水,安排食宿。要是这样的话,首长带一个公务员就行了。所谓反应机灵,就是要做到:不等首长把话说完,你就能知道下面的内容;不等首长把话说透,你就能清楚其中的含义。我想重点强调的是随从人员要适时为首长出主意、想办法。在这方面我们机关的处长们就做得很好。比如,到旅团检查指导工作,旅团领导汇报时常常询问一些问题,需要首长答复,有的处长能迅速把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相关政策,以及自己业务口上的工作情况作以解释和说明,为首长答复问题争取了时间。与首长谈论问题时,你要装一点糊涂,让首长多给你一些指点,显示首长的高明,这就是精明。我们做机关工作的,常常要面临多位首长,首长们也难免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你要设法找到首长意见的结合点,学会为首长圆场,不要传不利于沟通和团结的话,要采取适当拖延或回避的办法,淡化首长当时表达意见的肯定语气和激烈情绪,避免首长不同意见的正面交锋。当发现首长研究某个问题,或者酝酿决策有不妥时,随从人员应设法启发领导的思路。公元前203年,正是楚汉之争十分激烈之际,韩信派人送信给刘邦要求封为齐国假王,刘邦看后勃然大怒。可当时形势于刘邦非常不利,实际上不能阻止韩信称王。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一旦倒戈,局面将不好收拾。这时谋士张良赶紧用手拉了拉刘邦的袖子,悄悄耳语。刘邦立即改口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当他个真王,哪有当什么假王的呢?这样刘邦就不失体面地度过了难关。张良的这件事就办得很漂亮。

机关工作是一篇大文章,确实很有学问。如果让在座同志来讲,相信都能讲得很好。我只是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不当之处,敬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