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
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
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
并且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德国鲁尔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交通的运输枢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较为发达的邻国。
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尤为重要,其间航运、陆、空道路条条经过德国。
它是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也位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
便利与欧洲其他国家及工业区贸易往来的优越地理位置。
鲁尔地区拥有优越的煤炭资源,它的储蓄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三,
煤炭拥有量占全国的90%。
煤炭种类齐全,煤炭质量优良,热值高。
逐渐成熟的匠人精神
工匠精神成为德国制造业必须跟随、内化、实践的基因,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工匠,与工匠紧密相连。
自2016年以来,德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引得各国开始效仿起德国的“工匠精神”。
但德国的“工匠精神”不是说模仿就能模仿的,德国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曲折的历史发展和精密细致的手艺。
这种德国独有的精神和德国力求上进的精神品格才会使德国的先进技术遥遥领先。
英法与60年代开始产业革命的先驱国家不同。
德国作为欧洲内陆国家,产业革命起步较晚。
但因为德国刚起步时人才和技术的缺乏,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德国的工业制造业非常落后,远不如英国和法国等国家。
正因为如此,德国当时的领导人出台政策借着向其他国家学习的理由,开始效仿英法国家的先进技术来完善自己的制造业。
当时英国的一个知名人物制造的刀具和剪刀还被德国的某些企业所模仿,成为了德国所生产的物件。
不仅如此,德国还将生产出来的东西又重新卖给了英国,还加大宣传力度声称自己生产的刀具和剪刀经久耐用,没有什么可以媲美。
这严重地引起了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的不满,使英国人民开始抵触德国制造,使当时德国的产品成为了偷窃,廉价,低质量的代号。
1887年,英国为了抵抗德国制造,制订和修改《商标法》条款时明确规定所有德国的商品必须打上 “德国制造”的标签,否则就不接受德国商品,这无疑是一种侮辱。为了改变其他国家对“德国制造”的不良印象,塑造自己的工业品牌优势,德国于1887年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的全面改革。
大部分企业把质量问题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占领全球市场,市场是质量,不是便宜货”的口号,就开始了严格要求产品质量。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德国人民开始发愤图强改变当时现状,使德国近几年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甚至在其他的领域德国制造优胜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自此德国制造逐步地发展起来,甚至在一些领域数一数二名列世界前茅。
“工匠精神”的中坚力量
德国不只是懂得努力,还及时做出改变,让自己的产品更适合市场需求。
因此,他们发明了许多绿色植物设备和农具,以方便人们的生产。
然后充分发挥敬业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生产出让世界满意的产品,根本不需要销售。
德国人不需要为了节省成本而摧毁“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只要屹立不倒,德国产品就永远畅销全球。
综上所述,德国虽然人口不到1亿,但拥有2000多个世界知名品牌。原因是它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德国的人数不多,但是“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句话没错,
德国人民都很爱岗敬业,认真刻苦。
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德国人民天生都是固执的,所以德国公司两极分化很严重,有的在泥潭里拔不出来,有的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好评如潮。
然而,德国没有一家公司是一夜暴富的。他们不会投机取巧的。只要找到自己适合的领域,就能努力工作,专心学习。
另一方面,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商人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他们可以失去良心,标榜自己的好品质和低价。
德国人从来不相信有这种说法。
首先,他们的工业原料很多需要进口,所以成本肯定会高;
其次,他们内心的手艺不允许他们偷工减料。所以德国产品虽然比较贵,但是很耐用。
德国人的追求是赚钱,同时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现在的中国人总在学手艺。
什么是工艺?
问心无愧是第一要务。
如果古代的工匠都是投机取巧的,世界上就有那么多精美的工艺品流通。
政府还在法律、制度和职业教育领域不断出台政策,这种精神逐渐成为德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已经成为一种基因,需要人们在制造业中遵循、内化和实践。